围填海工程环境监测

检测报告

检测报告图片

  围填海工程环境监测的目的是针对围填海工程项目或区域围填海规划,通过对由于围填海项目的建设和所在海域所有围填海项目建成对海洋环境产生的影响的跟踪监测,重点了解和掌握海域内围填海项目在其建设期和建成期对周边海域海洋水文动力、地形地貌与冲淤环境的影响,并评估其对水质、沉积物和生态环境的影响,评价其影响范围、影响程度及其存在的用海风险,为海域使用管理和海洋环境保护管理提出对策和建议。

  监测标准

  以下是围填海工程环境监测工作执行遵循的部分标准,仅供参考。

  围填海项目跟踪监测与评价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

  GB3097海水水质标准

  GB11607渔业水质标准

  GB12763.1海洋调查规范总则

  GB17108海洋功能区划技术导则

  GB17378.1海洋监测规范第1部分:总则

  HJ442近岸海域环境监测规范

  GB18421海洋生物质量

  GB18668海洋沉积物质量

  GB/T19485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GB/T29726海湾围填海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HY/T084海湾生态监测技术规程

  HY/T085河口生态监测技术规程

  HY/T086陆源入海排污口及其邻近海域生态环境评价指南

  HY/T087近岸海洋生态健康评价指南

  监测程序

  围填海工程环境监测程序主要包括两个步骤:

  *步,建设期围填海项目跟踪监测与评价,评价建设期的生态环境影响;

  第二步,建成期围填海项目监测与评价,评价建成期对生态环境影响。具体见下图。

  监测项目

  围填海工程环境监测的监测项目,根据工程的规模、施工工艺、海域的自然环境特征、建设期排放的污染物种类等情况并结合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中给出的监测因子确定工程跟踪监测的重点项目。下述监测项目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增加或减少。

  水文:潮流(流速、流向)、潮位等状况;

  海洋地形地貌与冲淤环境:海洋地形地貌、海岸线、海昧、滩涂、海岸等的变化状况,蚀淤状况、蚀淤速率、蚀淤变化特征等,海底沉积环境等状况;

  海水:pH、水温、盐度、水色、透明度、悬浮物、化学需氧量、营养盐、石油类、重金属(根据工程特点选做)等;

  沉积物:有机碳、石油类、重金属(根据工程特点选做)等;

  生物生态:叶绿素a、浮游动物、浮游植物、底栖生物、潮间带生物、游泳生物和珍稀濒危物种生物个体密度、物种数、质量等、定居贝类、甲壳类和鱼类等生物中石油烃、重金属的含量等;

  监测报告

  围填海工程环境监测与评价报告书内容应包括:

  1、总则:监测任务由来、项目性质、目的与意义、监测范围、监测内容与重点、监测标准依据、评价方法和标准;

  2、工程分析:工程概况、工程建设方案、海域使用确权情况、工程性质、附属工程布局;

  3、工程周边海域环境概况:自然环境状况和社会经济状况;

  4、工程所在海域海洋功能区划和海洋开发利用现状;

  5、围填海项目环境影响跟踪监测:监测站位布设、监测参数、监测时间和频率、分析方法、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历次监测结果及综合评价;

  6、综合分析评价:评价项目建设期和建成期对海洋环境的影响等;

  7、对策与建议;

  8、跟踪监测文件:工程跟踪监测委托函、与工程有关的文件、提交的跟踪监测文件、监测数据和报表、监测人员上岗证、仪器鉴定证书、附件、附图、附表等。

检测流程

检测流程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更多检测相关信息请咨询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