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GB 4789.44-2020

发布时间:2022-09-15

检测报告

检测报告图片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于2020年9月11日联合发布38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4项修改单,并将于2021年3月11日起正式实施。其中GB 4789.44-202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创伤弧菌检验》(以下简称“新标准”)的制订引起了广泛关注。新标准结合传统的生化鉴定和PCR检测对水产品中的创伤弧菌进行检测。 这是首次制订创伤弧菌的国家标准。

何为创伤弧菌

创伤弧菌属于革兰阴性嗜盐性弧菌,显微镜下菌体呈棒状、弧状、卵圆状等多种形态,无芽孢。创伤弧菌广泛存在于海水及河口环境中,可造成养殖水产品的病害,同时也是一种致命的人类机会致病菌,是水产品主要的污染病原。人一旦感染创伤弧菌,往往表现为原发性败血病和严重的创口感染,此外,还可引起肠胃炎、肺炎、脑膜炎等疾病 [1] 。

新标准内容

新标准制订的主要依据为目前国际上常用的创伤弧菌检测方法,通过对我国水产品中除创伤弧菌以外的常见背景杂菌进行分类和生长分析,选择出适宜创伤弧菌的培养鉴定步骤,建立检测水产品中创伤弧菌的微生物学方法。新标准适用于鱼、虾、蟹、贝类等水产品中创伤弧菌的检验。

新标准的检验程序如下:

1.通过对3%氯化钠碱性蛋白胨水和PNCC肉汤增菌效果的实验比对,发现在同样条件下(36℃±1℃,18h±1h),PNCC肉汤增菌效果好。因此,新标准采用PNCC肉汤作为样品处理的增菌液。

2.分离平板依旧选取了mCPC和CC 2种选择性平板,并将温度调整为36℃±1℃ 。典型的创伤弧菌在CC和mCPC平板上的形态为:圆形、扁平,光照下呈透明或中心不透明但边缘透明的黄色至橘黄色菌落,菌落直径为1mm——2mm,菌落周围可出现(或不出现)黄色晕圈。

3.分别将创伤弧菌标准菌株和常见干扰菌定量接种于3% 氯化钠胰蛋白胨大豆琼脂平板和其他选择性平板进行分离培养基的筛选,终确定3% 氯化钠胰蛋白胨大豆琼脂平板作为创伤弧菌的分离纯化培养基。其菌落形态为圆形、乳白色、湿润、隆起、直径1mm——2mm。

4.检验过程中同时进行PCR检测快速初筛。初筛为阴性者,可直接进行结果报告;呈阳性者再划线接种mCPC平板和CC平板,结合生化特性得出终的结果报告。将PCR法与传统增菌培养法相结合的创伤弧菌检测方法,可以有针对性的检测水产品中创伤弧菌污染状况,有效提高了创伤弧菌的检测率。

5.结合革兰氏染色、氧化酶试验、三糖铁试验和嗜盐性试验对可疑菌落进行初步鉴定,然后可选择生化鉴定试剂盒做终确证实验。

6.新标准中,可以选用PCR技术对创伤弧菌进行分型,具体分为vcgC /E、16S rRNA A/B、血清E型和生物Ⅱ型。

7.根据菌落特征、生化特性或PCR鉴定结果,报告25g样品中检出或未检出创伤弧菌。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进食海鲜的人群越来越多,因食用海产品而引起食物中毒、急性胃肠炎或腹泻等疾病的事件屡有报道。新标准的出台为创伤弧菌的检测提供强有力的依据,进一步加强了政府对食品的监管力度。

检测流程

检测流程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更多检测相关信息请咨询客服。

上一篇: =很抱歉没有了

下一篇: 进水阀质检报告测试标准一览